『食物是了解一個國家文化的最好方式』
這句話是誰講的,我其實也不太清楚,但是民以食為天,一個國家的文化確確實實地反映在飲食上面。台灣是全球第二晚睡的國家,小吃文化也是越夜越美麗,從台南只開凌晨到早上的牛肉湯,到24小時都不間段的豆漿店,夜晚,才是老饕們開始活躍的時段。價格低廉、隨處可見,在這個24小時都不打烊的小島上可說是最適合台灣人的食物。凌晨半夜開始排隊,只為了喝上一碗牛肉湯的現象早已見怪不怪了。但這世上又有哪個國家,凌晨三點肚子餓,還能走到巷子口的滷味攤買碗熱騰騰的滷味、或是香噴噴的鹽酥雞呢?
滷肉飯、虱目魚湯、大腸麵線、碗糕、臭豆腐、牛肉湯、蝌仔煎,這些耳熟能詳的字眼,充滿著濃濃的台灣味,在這全長不過395公里,甚至比北海道還小的小島上,就發展出這麼多種不同的在地味道,甚至發展到北中南各有各的做法,台南口味偏甜,鹿港的麵線羹與臺北的大腸麵線是親戚,南部北部的肉燥飯滷肉飯各指的是不同東西,這些都反映出了台灣人強大的適應力及草根性。在地有什麼食材,就利用什麼食材,比方說宜蘭的三星蔥餅、新竹貢丸米粉、鹿港蚵仔酥,都是因為在地食材所演發出來的台灣小吃。在西式餐廳裡工作,就算每天接觸的是牛排、是義大利麵、是一些台灣不常見的食材,還是一心懸掛著台灣在地食材,一心希望以自己的方式來詮釋台灣小吃,來詮釋台灣食材。
文化就如同母語一般,怎樣都不會忘記,我曾在國外讀書長達七年,但卻永遠不會忘記滷肉飯的味道、永遠不會忘記再嗑了半年的麵包後,第一口白飯帶來的感動,那是自已家鄉的語言、那是自己家鄉的味道。而小的時候,老家在鹿港附近,常常看著港邊的歐巴桑們在開蚵仔,看著那一顆顆飽滿的蚵仔從殼裡被取出,再變成桌上美味的蚵仔煎、蚵仔酥、或是蚵嗲,當時覺得理所當然的事,離開了台灣才真正懂得珍惜。
台灣是個小吃王國,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的食物、我們自己的文化,是任何食物都取代不了的。小吃的便利、親和、便宜,是我們該去擁抱及珍惜的,食物是一個國家的文化,愛上台灣小吃,愛上台灣文化。